這是葉世雄先生在2011年在報章上發表的舊文:
「上世紀八十年代學戲的生角多模仿龍劍笙,卻自以為師承任劍輝,這就像當時仿效李寶瑩的唱腔,便自動歸入「芳腔」門下。因此,從仿效者的數量來說,龍劍笙、李寶瑩的影響尤勝任劍輝和芳艷芬。
基於有需要系統地整理任姐為開創者的表演流派,我認同『任劍輝研究計劃』的目標:「讓人能更全面地欣賞、分析、研究這位一代藝人之唱、做、唸、打技巧,以及進一步學習如何欣賞粵劇這門優美的傳統藝術」。遺憾的是任姐沒有留下舞台實錄影片,後世只可憑觀眾的記憶、劇照和影音產品追尋她粵劇藝術的痕跡,這是研究任姐粵劇藝術的一大障礙。但大量任姐演出的戲曲電影仍然有參考價值,關鍵在於有誰可以藉著這些材料,解說任姐的精湛舞台表演藝術,最理想的人選當然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她的兩位拍檔——芳艷芬和白雪仙。如果讀者覺得我是癡人說夢話,不妨一看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的《任劍輝讀本》,在第一百四十二頁就刊載了一篇《白雪仙談任劍輝》。 」
笙迷們在網上找到這個,自然會開心地轉發,可是,卻又招來了異形對這篇文章的「洗板式」污染!難道那異形認為,若把文章中提到的人由笙姐改為某個所謂的「公主」,會很合情合理嗎?如果說,後輩們要跟一個演出前會緊張到哭,吊眉會痛,做大戲像是在演舞台劇的人學習,不怕笑死人嗎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